徐生活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热搜: 美食 景点
查看: 18382|回复: 3

厉害了!徐州市铜山丁丁腔登上央视舞台

[复制链接]

206

主题

739

帖子

1857

积分

金牌会员

Rank: 6Rank: 6

积分
1857
发表于 2017-8-24 10:48:1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“悠扬婉转数丁丁,十八九腔七二哼。”这是民国文人对咱们徐州市铜山丁丁腔的赞美。丁丁腔,有着300年历史的地方曲种,很多人对它还不了解,不过最近央视戏曲频道,播出了铜山区勤苑叮叮腔艺术团表演的两个丁丁腔选段,让全国曲艺爱好者都感受到了它的无穷魅力。昨日,该团又收到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,这两段丁丁腔表演获得央视《一鸣惊人》栏目《梦想微剧场》第二季的铜奖,9月将去北京领奖。作为丁丁腔市级非遗项目的文化传承人,该团团长孙倩对丁丁腔的发展与传承还有更多的憧憬。
十八相送.jpg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206

主题

739

帖子

1857

积分

金牌会员

Rank: 6Rank: 6

积分
1857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8-24 10:48:45 | 显示全部楼层
丁丁腔曾亮相央视

“能上央视我们已经受到了莫大的鼓舞,如今又从30多个专业剧团中,夺得了一项铜奖,这对我们唯一一支参演的业余剧团来说,更是一种激励。”昨日,孙团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话语间仍透着兴奋。据她介绍,在8月初,央视戏曲频道《一鸣惊人》栏目的《梦想微剧场》中播出了他们演出的丁丁腔,是《十八相送》和《站花墙》的两个选段,在台上表演的时候,评委们就看得特别投入,结束时更是掌声不断,获得评委的好评。

如何登上了央视的戏曲舞台呢?这还要从3年前说起。据孙团长介绍,三年前他们报名参加了“中华颂”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赛,但没有入围。去年11月,他们受邀再战“中华颂”,以《古驿情缘》节目从28个团队中脱颖而出,夺得银奖,成了全国参赛团队中唯一一个业余组团体,而孙倩也被评为优秀演员。正是这样一场比赛让丁丁腔引起了一位评委的关注,他就是《一鸣惊人》的导演,他说丁丁腔在全国范围内,也只有徐州铜山才有,具有挖掘整理的价值,所以从戏曲多样化的角度,邀请丁丁腔剧团到《一鸣惊人》的栏目组里,参加《梦想微剧场》第二季。

今年5月,孙倩和团里同事由区相关领导带队,一行十人到北京央视参与录制《梦想微剧场》第二季。孙倩说,自从8月初他们的节目在央视戏曲频道播出以后,不少亲朋好友都通过微信、电话等方式向她祝贺,如今他们已经接到通知,该作品已经获得了《梦想微剧场》第二季的铜奖,9月将到央视接受颁奖。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06

主题

739

帖子

1857

积分

金牌会员

Rank: 6Rank: 6

积分
1857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8-24 10:49:12 | 显示全部楼层
钟情丁丁腔十五六年

说起和丁丁腔的缘分,刚过不惑之年的孙倩说,她从小就特别喜欢戏曲,嫁到铜山利国后,知道利国的丁丁腔出名,她和票友们一起交流互动过程中,无意间接触到了丁丁腔,感觉曲调婉转悠扬,唱腔甜润奔放,所以非常喜欢,便开始跟老艺人们学唱和表演,这一结缘就是十五六年。

说起丁丁腔名字的由来,孙团长说,丁丁腔起初叫“太平歌”,主要就流传于铜山利国一带,主要伴奏乐器为月琴,因月琴的声音“丁丁冬冬”清脆悦耳,也被人们称为“丁丁腔”。不过究竟是“叮叮腔”还是“丁丁腔”,也无处查证,有老艺人说用“叮叮腔”更准确,于是他们团的名字就用了“叮叮腔”。

乍听丁丁腔的徐州人会觉得它很像柳琴戏,不过孙团长说,它们这两个剧种还是有些明显区别的。比如,柳琴的曲调不多,有一定的局限性,而丁丁腔属于板腔体,婉转悠扬,曲调的局限性不太大。

据记者了解,有些人观看了这次央视播放的孙倩带来的《十八相送》和《站花墙》后质疑,并非当地原始的丁丁腔。孙团长坦言,她会唱原始的丁丁腔,但现在搬上央视的作品是和原始丁丁腔有些不同的。比如适当减少方言的使用,缩短拖腔的时间。她说,时代在发展,如果想把丁丁腔推广开来,过多方言的使用是不太有利的。她以“水”字举例说,在普通话中水的发音是“shui”,唱戏中这个发音会发出圆润的效果,但用方言“fei”则全国听众很难听懂,而且唱腔发音上也比较困难。此外,现在生活工作都是快节奏,而丁丁腔“嗯啊嗯啊”的拖腔能持续2分钟以上,虽然是对演员功底的很好展示,但是在演出现场,很多观众和评委是会觉得有点过,所以进行了适度的压缩。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06

主题

739

帖子

1857

积分

金牌会员

Rank: 6Rank: 6

积分
1857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8-24 10:50:18 | 显示全部楼层
传承有压力也有希望

丁丁腔作为利国地方曲种,是不是在街头巷尾传唱呢?孙倩说,不是这样的,丁丁腔已经到濒临失传的边缘了。会唱丁丁腔的老艺人都有八十多岁了,像她这样四十多岁的中坚力量也只有她一人,而她带的能唱丁丁腔的两位徒弟今年都五十多岁了。她也在徐州工程学院举办过两期丁丁腔班,但学生们来自全国各地学完也就走了,无法起到传承的效果,希望能从当地小学开始就设有该课程,这样对于传承丁丁腔有益。

“丁丁腔不好学,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之说。有些戏可以看着曲谱就能唱,但是丁丁腔却只能从老艺人那里口传心授,只看着曲谱唱肯定会走味。”据孙倩说,她的徒弟中也有年幼的孩子,只要乐感好,机灵,年龄在三岁以上都可以学唱丁丁腔,但对于零基础的人而言,学段2分钟的丁丁腔一般得学两个月才能有感觉,所以,很多人是忍耐不住的。

不过孙倩乐观地说,2014年,丁丁腔成了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今年丁丁腔又申报了省级非遗项目,正在等待批复结果。现在丁丁腔已经搬上了央视舞台,被戏曲曲艺专家和爱好者们所知晓,这必将会推动这个古老艺术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。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徐州通力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|Archiver|手机版|徐生活 ( 苏ICP备16038318-1号 )

GMT+8, 2023-6-10 03:33 , Processed in 0.143281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